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雨水收集斗,雨水过滤装置,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雨水过滤装置通过落水管与雨水收集斗连接,Pg电子官网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与雨水排放管道连接;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水口通过雨水管与雨水收集池连接,所水箱通过上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水箱的出水口与建筑物的供水管连接。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工作时,如果为初期雨水则直接通过第一出水口排至雨水排放管道,如果为后期雨水则通过第二出水口排至雨水收集池,并通过水泵送至水箱进行利用。该系统易于实现,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可使雨水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收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系统。

  [0002]在大部分多雨地区或者雨期较长的地区,屋面的雨水都可以收集后经过处理再次利用,这些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场所。由于雨水在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带有各种杂质,通常需要对雨水进行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这样就会增加雨水的处理成本和设备成本,使雨水处理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化难度增加,如何设计一种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的雨水处理系统一直是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易于实现,便于普及推广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雨水收集斗,所述雨水收集斗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内还设有一雨水感应器和一控制机构,所述雨水感应器能根据雨水量和收集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此时收集的雨水为初期雨水还是后期雨水,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通过落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斗连接,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与雨水排放管道连接;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水口通过雨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池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水栗;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所述水箱通过上水管与所述水栗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建筑物的供水管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底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污水排污栗。

  [0007]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及所述水箱内设有浮球控制系统,所述浮球控制系统与所述水栗连接。

  [000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过滤装置内的雨水感应器来判断收集的雨水是初期雨水还是后期雨水,如果为初期雨水则直接通过第一出水口排至雨水排放管道,如果为后期雨水则通过第二出水口排至雨水收集池,并通过水栗送至水箱进行利用。该系统易于实现,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可使雨水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收集斗1、雨水过滤装置3、雨水收集池7及水箱11四个部分。其中雨水收集斗I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用于收集雨水,雨水收集斗I通过落水管2与雨水过滤装置3的进水口连接。雨水过滤装置3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雨水过滤装置内还设有一雨水感应器和一控制机构,Pg电子官网雨水感应器能根据雨水量和收集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此时收集的雨水为初期雨水还是后期雨水,雨水感应器主要由计时单元和流量检测单元两部分组成。控制机构可采用一个三向阀的结构来实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

  [0025]雨水过滤装置3的第一出水口与雨水排放管道4连接,雨水过滤装置的3第二出水口通过雨水管5与雨水收集池7连接,在雨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减压接头6,减压接头6能减小出水压力,以防止雨水注入时产生过大的冲力而将池底的污泥泛起。雨水收集池7内设有水栗10,水栗10通过上水管与水箱11连接,水箱11也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水箱的出水口与建筑物的供水管连接,该供水管主要为绿化用水或卫生间用水的供水管。为了便于控制,在雨水收集池7及水箱11内设有一套浮球控制系统,该浮球控制系统与水栗连接。通过该浮球控制系统只有当雨水收集池7达到一定高度时,水栗才开始工作,而当水箱11内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栗将停止工作,以防止水箱内的外溢。

  [0026]为了便于排污,保证雨水收集池7内的水质较好,可在雨水收集池7的底部设有一凹槽8,并在该凹槽8内设置污水排污栗9,通过该污水排污栗9可定期将池底内的污泥和杂质进行排空。

  [0027]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过滤装置内的雨水感应器来判断收集的雨水是初期雨水还是后期雨水,如果为初期雨水则直接通过第一出水口排至雨水排放管道,如果为后期雨水则通过第二出水口排至雨水收集池,并通过水栗送至水箱进行利用。该系统易于实现,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可使雨水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2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雨水收集斗,所述雨水收集斗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 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内还设有一雨水感应器和一控制机构,所述雨水感应器能根据雨水量和收集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此时收集的雨水为初期雨水还是后期雨水,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通过落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斗连接,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与雨水排放管道连接; 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水口通过雨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池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水栗;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所述水箱通过上水管与所述水栗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建筑物的供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底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污水排污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减压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及所述水箱内设有浮球控制系统,所述浮球控制系统与所述水栗连接。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