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设计理念,才是服装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变。服装水洗助剂
世界有时似乎很矛盾,眼下的欧洲大陆滴水成冰,而在欧洲寒天气持续的同时,北美的暖冬却使当地民众感受不到丝毫冬意。专家指出,冷热不均将成“常态”,这也给一向“吃饭”的鞋服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建立天气预警机制外,还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在面料上尽可能采用新型面料,在设计上潮流,从而争取把销售的风险降至。
气候难料 追产羽绒服不可取
近日,记者从泉州市一些服装企业了解到,由于服装行业存在反季节生产的特点,因此,销往欧美、日本等地区的冬季服装订单早在年前就已完成。
“通常是夏季便已开工生产冬季服饰。”石狮一服装贸易公司的张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欧洲客户的羽绒服、棉服订单在12月份便已交货,当下大部分企业主要解决春秋装订单”。“服装生产需要打样、准备原辅料等工序,生产周期通常要一两个月,客户很难追加订单,因为时间赶不及。此外,别看羽绒服一件在寒冬可以卖到上千元,但是一过冷的那几天,大多数的服装基本上就会面临滞销,到时企业就以低出售。”张总表示,现在谁也无法预测欧洲的寒天气到底会持续多久,原材料、加工厂的工人成本都在增加,所以贸然追加冬季服装生产并不可取。
适应市场 面料新品受追捧
“现在气候反复无常,去年10月份立冬国内气温超过25°C,现在春季到了反而变成了‘寒冬’。”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每天为天气提心胆,比较高明的做法是在面料上下功夫,根据气候变化引起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进行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设计,如增加更多功能性要求等。
实际上,近几年,为解决气候变化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泉州市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已发起了面料。“七匹狼推出的捍冬风衣虽然只有8毫米,却能抵御8000米雪山上的低温与风雪。”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2-5微米直径的超细纤维的新型保温材料,保暖效果是羽绒的1.2倍,是其他高度松软保暖材料的近2倍。而凤竹纺织此前推出的保暖面料也追捧,其三维保暖纤维具有产生室保暖的功能,能包住暖空气,并与外界的冷空气,保持身体温暖。
此外,据了解,目前有科研机构还研发出了一种“储热调温纤维”,可以吸收、储存、重新分配和放出热量,在环境温度低时,自动调高衣服内温度,在环境温度高时,自动调低衣服内温度,使衣服内温度处于较舒适的范围。这种储热调温纤维材料可用于高档服装的保温材料、床上用品等方面。
把握趋势 从卖产品到卖时尚
“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吃饭,那是因为他们还处于产业链的较下端,卖出去的东西没有摆脱御寒、遮羞等原始功能。”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哪个大牌服装企业面对气候变化叫苦连天,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时尚的转变。比如,在ZARA、H&M的门店里,消费者即使在冬天买带,夏天买棉服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时尚元素,因此,服装行业在产品面料上做文章的同时,同样不可忽略设计理念,如何设计出潮流的产品,做大做强品牌,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所在。